陆良全面提升党组织和党员服务水平
2014-02-25 17:07:29 来源:
本报讯 陆良县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深化“四群”教育全力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中,通过建强班子、夯实基础、搭建平台,丰富载体、强化服务,全面提升党组织和党员服务水平。
抓班子强队伍。认真落实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从落实“书记抓、抓书记”入手,切实加强领导队伍建设。通过深化“领头雁”工程,采取抓思想、抓培育、抓选配、抓监管措施,不断提升乡镇党委书记思想作风和能力水平,打造了一批结构合理、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乡镇党委书记。从农村致富能手、回乡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务工人员、转业退伍军人等群体中选拔党员任村党组织书记,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在村(社区)和机关事业单位,按照“服务班子好、服务队伍好、服务阵地好、服务机制好、服务业绩好”的“五好”标准进行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在非公企业,按照“服务队伍强、引领作用强、推动发展强和协调能力强”的“四强”标准建设“两新组织”党组织。
抓培训强素质。投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经费250余万元,围绕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通过形势报告会、远程教育学习平台、手机短信学习平台,重点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干部等培训,提升领导干部理论素养和思想水平。深入实施“党员人才素质工程”,建立健全定期轮训制度,以“学理论、学技术、学法律、学管理”为主要内容对农村党员进行轮训,依托陆良党建网、现代远程教育、陆良手机报等载体和基地实践观摩等方式,培训农村党员2万人次。
抓平台强基础。积极构筑立体服务平台,在县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便民窗口28个,乡镇便民服务大厅11个,建设集信息咨询、生产生活、医疗卫生、矛盾调处、帮扶救助等五大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村级代办中心112个,形成了县有“服务窗口”、乡镇有“服务大厅”、村有“服务中心”的“一窗式受理、一厅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的三级便民服务网络。19个社区党组织以便民服务站、远程教育服务站和法律服务站为轴心,连接社区集中办事点、居民小区服务联络点、楼道党群服务点,构建“三站三点”的服务网络,积极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
抓规范强机制。健全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县处级干部深入基层调研每年不少于30天,科级以上领导干部驻村蹲点调研每年在60天以上,一般党员干部驻村入户不少于80天,做到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建立完善党员干部关爱帮扶制度,采取党支部、党员干部“一帮一”、“多帮一”等形式,与农村种养殖大户、文化大户或困难群体结成帮扶对子,帮他们发展致富出点子、指路子。畅通群众意愿诉求办理机制,通过群众工作站、群众意愿诉求中心,确定每周一为“民事代办日”、每周四为“领导接访日”,采干部轮流坐班、包组联户、上门服务等方式,受理党员群众各类意愿诉求。全县8600余名干部通过开展“民情大走访大调查大征集”活动,直接联系群众达3.5万余户,开展随机调研120余次,走访群众6000余名,走访基层干部1300余名,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1700余个。
抓载体强服务。在农村,以“组织举旗引领,服务增收发展”为主题,健全完善县、乡、村、组四级为民服务体系建设,围绕服务农业增效、群众增收核心,破解“三农”发展难题;在社区,以“365党员工作室、十分钟服务圈”为主题,组建志愿者服务队30余支,深入开展“党员志愿者”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四百”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就业指导、法律咨询、社会救助、文化民乐、计生保健等服务;在乡镇,以“夜访服务组团面对面、划片包干心连心”为主题,变“坐等群众上门”为“主动下村服务”、变“处理单一问题”为“解决各种难题”、变“粗放服务”为“精细服务”;在机关事业单位,以“干部去向群众知、优质服务全方位”为主题,开展窗口服务单位“亮身份、亮标准、亮承诺”活动、“学八老找差距、办实事解难事”等活动;在非公经济组织,以“党建进车间、服务到一线”为主题,实行县级领导结对帮扶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帮助企业解决资金、技术、人才、土地、环评等发展中的困难问题”。 王洪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