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冬季农业综合开发迈出新步伐
2014-02-25 17:01:05 来源:
本报讯 (特约记者 郭鹏程) 近年来,陆良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建设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的总体部署,坚持把冬季农业开发工作放到事关全局的战略高度进行谋划和推动,基本形成了布局区域化、品种优良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市场化的冬季农业开发格局。2013年,重点以“两薯一菜”进行布局开发,计划种植秋冬马铃薯、蔬菜43.6万亩,预计实现产值14.23亿元。
以优化布局为先导,加速冬农开发步伐。该县按照“宜薯则薯、宜菜则菜”的原则,结合不同生产区域特点、大小春茬口和市场需求,合理选择种植品种,优化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确保产销对路。2013年,全县秋马铃薯种植15万亩,平均亩产量1760公斤,亩产值达3168元,实现总产值4.75亿元;计划种植冬马铃薯10万亩,总产量将突破2.2亿公斤,预计产值可达4.6亿元。沿响水坝下游、曲陆高速公路两旁、南盘江沿岸打造的10万亩外向型蔬菜产业示范带初具雏形,全县冬早蔬菜种植面积12万亩,预计平均亩量1970公斤,亩产值达2576元,实现总产值3亿元。共种植秋冬季绿肥10万亩,比去年增加1万亩。
以实用科技为支撑,促进冬农开发提质增效。该县牢固树立“依靠科技增收、依靠科技发展”的意识,充分发挥各类示范样板的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推动面上工作平衡开展。2013年,该县打造了以芳华、小百户为主,各适宜乡镇全面发展的5个万亩连片秋冬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样板,经测产验收,秋马铃薯高产示范区平均亩产达2586公斤,较非示范区增加1068公斤,其中核心区亩产达3000公斤,带动示范区人均增收685元。大力推进良种工程,突出主导优势品种,积极引进优质、高产、适销对路的合作88号、丽薯6号、青薯9号脱毒马铃薯和蔬菜、豆类新品种,并在龙海、活水、小百户、芳华、大莫古等乡镇建立起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全力推广良种化种植。大力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在各样板核心示范区和项目基地推广病虫无害化防控、测土配方施肥、丰产栽培、有机肥、降解薄膜等无害化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以土地流转为抓手,破解冬农开发“瓶颈”。该县切实抓好产业结构调整,规范引导土地流转工作,在全市率先制定出台土地流转实施意见,构建了县、乡两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每3至5年调整一次流转指导价,推动土地向大户、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流转,并建立了全程跟踪服务机制和备案制度,所有土地流转均要到乡镇和县农业局土地流转机构备案,凡一次性流转土地50亩、500亩以上的,分别由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县农业局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全程跟踪服务。目前,全县共签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1.83万份,流转农村土地9.23万亩;2013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6万亩。同时,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牵引带动作用,抓住呈贡蔬菜产业转移机遇,充分发挥人才、土地、技术、资金、市场等优势,先后引进种植大户320户,培育龙头企业14户,建成蔬菜大棚2.2万亩,建成1个万亩连片、7个千亩以上连片、36个百亩以上连片的规模种植基地,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26万亩,预计可实现产值6.7亿元。
以市场流通为重点,构建蔬菜营销网络体系。该县把“拓展蔬菜营销网络、推动特色农业发展”作为促农增收的重要手段,进一步提高蔬菜外销能力,确保蔬菜产品产得出、销得快、效益好。目前,全县有蔬菜专业合作社35个、农民经纪人455人,每年外销蔬菜类产品38万吨,实现产值4.9亿元,农民人均蔬菜产值达1147元。同时,立足陆良农产品丰富多样的优势,根据市场发展需求,采取竞争合作招商的方式,规划建设辐射云南、流通全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现代化大型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目前,冷链物流中心建设项目正式启动,总规模约1180亩,分三期开发。其中项目一期协议引进资金3.3亿元,占地370亩,净冷库建设面积不低于4.2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年冷藏能力可达150万吨,将极大地推动陆良蔬菜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以水利设施为保障,打牢冬农开发基础。该县坚持把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提高农业生产保障的重要举措来抓。2013年,全县续建和新开工建设重点水利工程45件,总投资5.32亿元。其中莲花田水库除险加固等25件重点项目已顺利完成,大坝冲水库扩建工程有序推进,中原泽治理等19件工程全面开展,全年可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3.1亿元。同时,充分利用冬春枯水季节和农闲的有利时机,整合国土、水务、烟草等部门项目,积极组织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兴修水利和实施中低产田地改造,并抓好水库安全蓄水工作。今冬明春,该县计划建设各类水利工程2081件,改造中低产田地6.62万亩。目前,全县水利工程完成蓄水1.33亿立方米,占2013年计划蓄水1.32亿立方米的101%,比去年同期增加710万立方米,达到近年最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