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普查是我国体育场地历经十年快速发展之后的一次摸底调查,目的是全面了解、掌握各地体育场地的状况,包括数量、类型、结构、分布和使用管理等基本情况,为制订体育场地标准、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提供基础数据,从而为制订体育事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普查范围涵盖小运动场、体育馆、室外游泳池等80余类体育场地,包括体育场地所属单位的基本情况、场地的基本信息和大型场馆的运行情况等,是“十一五”以来我国进行的最大规模、内容最全面的关于体育场地的专项普查。据了解,我国分别在1974年、1982年、1988年、1995年和2003年开展过5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截至2003年12月31日,我国共有符合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要求的各类体育场地850080个,其中教育系统有558044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65.6%。
为确保此次普查工作顺利推进,宣威市教育局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制定全市学校体育场地普查实施、抽查等方案;组织各学校业务骨干培训工作;组织、指导、检查体育场地普查工作;撰写全市学校普查工作总结和分析报告。各学校成立相应的普查机构并设立普查办公室,负责制定辖区体育场地普查实施方案、培训方案;落实人员安排,保障工作经费到位;全面指导辖区内学校体育场地普查组织实施工作;建立数据质量控制岗位责任制,制定普查细则和质量控制细则,对普查工作各个环节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检查、监督所辖乡镇每个基本普查单位场地普查情况和质量;审核表式,检查整理数据,组织普查数据的录入并进行复核;撰写本地学校普查工作总结及分析报告。各学校是本次普查的基本组织实施单位,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各基层普查工作人员对各学校的场地,要求实地丈量,认真采集数据;按照不重不漏、准确无误的原则进行填报普查登记表,并附实地丈量计算过程。登记表填报汇总采用层层汇总、自下而上逐级上报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