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富源县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能力,今年以来,该县国土资源局采取“345”措施科学合理地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3”即“三条措施落实到位”:各监测点埋桩、帖纸、油漆等简易观测措施到位,有条件的监测点配置滑坡裂缝报警器、裂缝伸缩仪等报警监测器材,汛期要求每天有测量记录;临灾报警设备到位,各监测点均配备有哨子、扩音器、铜锣等报警器材,部分条件好的地方配备了高音喇叭、广播等报警器材,一旦警报声发出,群众能够迅速作出反应;紧急避让准备到位,各灾害隐患点均预先明确紧急情况下的预警信号、疏散路线、避让地点等应急措施,确保出现灾情和险情的情况下,群众能够安全转移。
“4”即“四卡发放到位”:向防灾责任单位发放“防灾工作明白卡” 和“防灾应急预案表”,向受灾害威胁群众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向大、中型在建项目施工单位及对村庄造成一定影响的生产矿山、企业发放“地质灾害防治通知函”,让责任单位、责任人及受地质灾害威胁人员知道身边的灾害隐患情况,并知晓防灾避灾措施,积极主动防灾避灾。截至2013年9月,全县共发放“防灾工作明白卡” 和“防灾应急预案表”各239份,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9585份,发放“地质灾害防治通知函”212份。
“5”即“五项制度落实到位”:汛期值班、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灾情速报制度落实到位。汛期,各乡(镇)、有关部门及各监测点均安排值班人员,公布值班电话,值班人员保证坚守工作岗位,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并保持每天24小时通讯畅通。汛期及大雨、暴雨天气期间,加大巡查、排查频率,对灾害隐患变化情况进行认真记录,对隐患点前后发展变化情况,提出研判、分析意见。发现险情及时上报或果断处置,特别是有人员伤亡情况或重特大险情的,必须在2小时内上报。(李波、刘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