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动态 > 正文

师宗县:“问计于山”石漠化治理凸显生态经济效益

2023-01-09 10:03:10   来源:师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近年来,师宗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快石漠化治理步伐,抢抓机遇、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将石漠化治理与发展特色产业相结合,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效益,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师宗县位于云南省东部,全县土地面积2783平方公里,其中石漠化面积396.84平方公里。如何治理好石漠化,促进师宗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一直是全县基层干部群众所关心的问题。

2011年师宗县被列入石漠化综合治理县,师宗县抢抓机遇,不断探索治理模式和发展思路,努力将石漠化地区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文明新标杆。

在推进石漠化治理过程中,师宗县坚持把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争取资金解决石漠化地区产业发展瓶颈,2011至2020年,师宗县累计争取资金9990.67万元,促进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在十年来的不断实践中,师宗石漠化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森林覆盖面积由治理前的164233.67公顷增加到治理后的167768.99公顷。

在蒋家坡石漠化生态修复光伏发电项目和米车石漠化生态修复光伏发电项目现场,记者看到,现场挖土机、运输车来回穿梭,工人们有条不紊地推进工程进度。三峡新能源云南师宗发电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冯昆说:“项目总投资约21亿元,占地面积约8000亩,项目年利用时间1220小时。项目建成后可以年平均上网电量47000万千瓦时,年平均产值14000万元,每年可以产生税收约3100万元。”同时能有效推动师宗县能源结构调整、石漠化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等工作,对师宗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石漠化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后,师宗县紧扣“高原特色种植示范基地”发展定位,迅速研究部署,根据不同石漠化治理地区的土壤、气候、降水等情况因地制宜,按照“一县一业”创建要求,重点培育以热区水果为主的优质水果基地20万亩,建设供沪、供港标准化绿色高端蔬菜基地20万亩,建设以薏仁、重楼等为主的道地中药材基地20万亩。在龙庆、五龙、高良发展以杉木为主的商品林100余万亩,林木蓄积量达461万立方米,总产值达3.4亿元以上;在龙庆探索林下经济,种植灵芝、香菇等取得实效,看得见的绿色银行已经形成;在大同街道、龙庆乡少部分区域,重点布局发展中药材、特色水果等产业;在竹基、彩云、葵山、大同、丹凤、漾月等大部分区域,重点布局绿色蔬菜、优质水果、道地药材、高端蓝莓等产业;在高良乡、五龙乡大部分区域,重点布局发展热区水果、冬早蔬菜为主。多措并举治理后,师宗县石漠化治理地区的利用率在80%以上。

师宗县充分发挥石漠化地区生态旅游优势,通过实施“一乡一园”和“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工程,把石漠化地区建设成为特色产业优势明显的产业集聚区。积极推进特色种植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着力创建黑尔糯稻、药用生姜、高良薏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区,建设高良乡薏仁国家有机农业示范区、热区水果产业强镇,打造彩云镇-葵山镇生态农业循环示范区,雄壁镇-竹基镇休闲农业示范区。结合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创建,重点建设漏卧·古城田园综合体,彩云现代农业产业园,南盘江流域农文旅综合体,彩云石洞红色教育基地、大同牛宿乡村旅游基地等。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师宗县年游客接待量由十年前的100余万人次提升至2021年的322.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由十年前的8.1亿元提升至2021年的37.4亿元。

石漠化治理工程的实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不仅拓宽了群众收入渠道,也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