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动态 > 正文

富源:修通“致富路” 架起“连心桥”

2022-07-14 17:17:39   来源:富源县人民政府    

云南富源县古敢水族乡盼望已久的鱼龙公路终于修通了,宽敞平坦美观,古敢水族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这是一条擦亮水乡旅游品牌、增强水乡经济发展后劲的迎客路、动力路。

鱼龙公路是都章、补掌、东格、咚喇等水族聚集村落的生产生活要道,共覆盖20余个自然村,1800余户,7000余人,该片区主要经济作物有薏仁、花生、生姜、稻米等。这些年来,因道路交通条件限制,没有外来人员收购,导致大部分农产品滞销。
这条公路,同时也是古敢水族乡民族文化生态旅游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5年开工建设以来,由于投资方资金链断裂等诸多原因,仅完成部分路基工程后,一直处于停工状态逐渐形成了路面坑洼不平、泥泞不堪的状况,通行能力差、行车安全隐患大,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困扰,群众怨声载道,严重影响了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的提升。

“以前,这条路确实是全乡的一个‘堵点’,下雨天有车辆、摩托陷下去,我们常常会接到群众的投诉电话,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也很难过。”古敢水族乡党政办工作人员小赵介绍。

“古敢的米有红米、黑米、毛稻米等多个品种,在我们周边这一带是比较受欢迎的,我家每年都要种几亩,2015年以来,因为路况不好,没有外来人员进来收购,运出去又比较困难,每年卖出去的米价格都比较低,还有一大部分卖不出去。”说起鱼龙公路东格村村民孟文学激动地说。“一次,我用面包车早早地运了一车红米到集市上去卖,后因下雨,车子陷进泥塘,我请了10多个亲戚朋友帮忙才把车子弄出来,已是下午5点多,又只好又运回家。”

“这些年来,由于道路交通条件的影响,群众进出不方便,车子、摩托常常深陷泥泞;同时要买的东西运不进来,要卖的东西送不出去,严重制约着当地群众出行和产业发展。”补掌村党总支书记吴飞邦介绍。

红稻与其他稻米交叉种植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乡村要快速发展,公路建设就必须得跟上,群众通过不同渠道反映该条公路存在的问题,市、县、乡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到现场开展督导工作。
终于在2020年鱼龙公路建设迎来转机,投资1800万元的古敢水族乡补掌村委会通畅工程项目,于3月20日开工建设,项目从古敢寨门到热水,修建7米宽的沥青路,全长12.56公里。


“我们接到鱼龙公路修建任务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资金问题,在短时间内筹集1800万的建设资金绝非易事,我们千方百计,采取超常规措施,一个月筹齐资金,一周完成了图纸设计,8天就在沿线布设了5处施工作业面,经过3个月的奋战,一条设施好、标志全、沿线美的标准农村公路建成。”县交通运输局局长肖汉说。
该路段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该村依托优良的自然条件,发展红米、毛稻米、川种优等优质稻米种植500余亩,稻田养鱼、养虾20余亩。同时,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村民积极入社,邀请种养殖专家和技术人员到村培训指导,做到全乡统一品种、统一标准、统一种养技术,确保村集体和农户的种植效益。

补掌村自然环境优美,水族文化浓郁。随着公路的修通和村里基础设施的完善,村子的知名度逐渐提高,周末节假日经常有外地游客到村里游玩,村子里开起了农家乐,村民的收入不断提升,日子越过越红火。

鱼龙公路,是补掌村通向外界的纽带,更是当地群众通向富裕幸福的金桥。这条路的修通修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成了党委政府和当地群众的“连心桥”,为当地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铺平了“道路”。(张政伟 张素娴 陈富萱 王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