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科技创新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发布时间:2017-11-28 09:40:00   索引号:    文号:曲政发〔2017〕82号   来源:曲靖市人民政府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委、办、局:

科技创新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绿色产业发展水平、支撑能源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和科技与文化融合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制定本意见。

一、工作目标

在能源节约、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开发、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领域开展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提升发展水平,研发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构建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壮大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培养引进一批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到2020年,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形成,开放协同创新水平显著提高,综合科技进步水平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区域创新能力进入全省先进行列,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科技进步、创新驱动和引领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

——科技研发投入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全社会R&D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5%以上,其中企业R&D经费支出占全社会R&D经费支出的比重达到70%,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达到销售收入的4%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达到销售收入的1%以上;市、县(市、区)级财政科技投入的增幅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年人均科普经费达到1.5元以上。

——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突破一批对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发展具有重大支撑和引领作用的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新产品;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0.5件。

——创新平台支撑有力。在绿色产业领域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力争建成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7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7个;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公共科技服务平台4个。

——创新创业人才不断集聚。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引进10名左右的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建成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0个、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40个;累计培养选拔省、市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技术创新人才200名,培育省、市级创新团队10个。

——科技型企业快速发展。在绿色产业领域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40户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300户以上。

——公众科学素养显著提高。加强科普能力建设,依托市科技馆,发挥科技优势,积极推进有条件的地区进行科技馆等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提高到3%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重大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工程

1.发展资源集约化利用模式,建立完善循环经济技术体系

发展绿色农业技术体系;发展农田生态系统节水技术体系;研制复合高效、环境友好新型肥料,集成农田生态系统养分的高效利用措施,探索低碳农业模式。

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改善能源利用结构。大力发展节能与提高能源效率技术,加强冶金、建材、化工等高能耗行业大幅度提高能效的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建设智能电网系统和分布式能源系统;发展煤炭的洁净和高附加值利用技术;推广应用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

以资源高效综合利用为宗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包括高消耗、重污染基础原料工业的清洁生产技术升级,建立资源多组分深度综合利用的绿色分离回收方法和废弃物零排放的工业生态网络;研发矿物资源深加工与产品高值化集成技术;各类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与资源化技术;研发、示范重点行业的节能环保低碳重大装备技术等。

2.建立完善污染控制与修复体系

重视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发展大气污染控制的技术体系,提出改善城市大气质量的系统解决方案及建立应急体系;在水体污染控制和水质安全保障方面,应用污染控制的新原理和新方法,开发和集成应用饮用水安全保障和污染水回用新技术;在土壤污染控制与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面,综合利用生态设计的理论开展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针对中低污染农田开展污染控制的化学与生物学技术,开展污染物场地修复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探索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及石漠化治理的有效路径,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育示范;在环境污染与健康效应方面,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形成环境疾病预测预报技术体系。

(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

围绕提升绿色产业发展水平,以企业为主体,以创新平台、园区为载体,以重大专项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重大新产品开发及产业化和国内外科技成果落地孵化、转化、产业化为重点,显著提高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实现转化、产业化。

(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程

围绕提升绿色产业发展水平的需求,构建一批特色和优势明显的科技创新平台,不断提升其研发水平和支撑能力,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1.科技研发机构平台建设

在产业领域建设和提升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构建支撑创新能力提升的大平台。加快建设煤化工产业和液态金属材料制造重点实验室,带动和引领有关产业转型升级。

2.构建培育公共科技服务平台

面向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共性技术,整合资源,培育、构建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公共科技服务体系,为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提供服务。重点建设生物医药、液态金属材料研究及产业化、现代农业开发等方面的众创空间和星创天地。

3.科技成果转化融资服务平台

加强金融资本、创业资本与科技成果的对接,整合各类科技金融资源,共建科技投融资服务平台,鼓励和支持银行、创业投资、投资基金、保险机构、担保机构、证券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为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搭建融资服务平台,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四)科技型企业培育工程

在绿色产业领域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和向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扶持科技型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

(五) 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引工程

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建立完善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引长效机制,着力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着力营造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构建人才高地。

围绕重点学科、优势特色学科的建设,选拔培养省、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围绕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发展壮大,选拔培育绿色产业发展急需的技术创新人才。

在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建立省、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搭建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在绿色产业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研发一批重大新产品,培养一批高水平本土科技人才。

坚持科学普及与专门培训相结合,充分利用省内外培训资源,形成多层次的科技人才培训体系,培养科技专业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复合型科技人才。

(六)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程

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激励、培育及转化运用,有效支撑生态文明建设。

1.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

加强政府知识产权管理职能建设,完善市、县(市、区)两级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搭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提高知识产权社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贯彻执行国家标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29490-2013),支持和帮助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开展贯标及认证工作。

2.知识产权激励

把获取自主知识产权作为科技计划、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奖励立项(认定)和评审的重要条件;建立知识产权创造激励机制,落实知识产权奖酬政策,在科技人员的考核、收入分配、奖励和技术职务晋升等方面,将知识产权作为衡量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切实加大对专利申请和专利技术转化的激励力度,修订完善《曲靖市专利发展激励办法》。

3.知识产权培育

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知识创新资源优势,以及企业技术创新资源优势,采取产学研联合或企业技术联盟等多种方式,围绕提升绿色产业发展水平,培育一批具有原创性、前瞻性和较强应用性的发明专利,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专利技术储备和支撑,发展知识产权优势产业、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推动知识产权要素向企业集聚,强化中小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中的专利创造,遴选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扶持一批具有较大应用价值的技术创新成果形成专利,构筑专利优势,提高中小企业市场开拓能力和产品竞争力,为创知名品牌提供专利技术支撑。

4.知识产权转化运用

针对重点特色产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和关键技术,扶持企业有选择地引进国内外先进专利技术和装备;针对中小企业技术优化升级,以节能减排、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发展为重点,扶持产学研联合的专利技术转化运用及知识产权创业活动,扶持一批先进专利技术进行转化和运用;加速专利技术产业化,引导企业和技术转移服务机构通过市场化运作机制,对具有推广价值的专利技术进行深度开发和集成推广,促进专利成果产业化。

三、保障措施

(一)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

确保科技投入实现法定增长。各级政府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确保科学技术经费的增长幅度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开展技术创新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引导和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加大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的研究开发投入;引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综合利用知识产权抵押贷款、买方信贷、卖方信贷、融资租赁、担保、保险、质押等方式,扩大科技企业信贷投放;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债券融资,加大多层次资本市场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引导和鼓励风险投资、私募股权基金等投向科技创新工程。

(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科技合作交流

着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企业创新发展;进一步盘活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的科研资源,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大力发展新型科研组织,强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改革完善科技计划管理、科技经费管理、科技评价机制和科技奖励机制,大力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和法制环境,出台激励创新创业的突破性政策。扩大国内外科技开放合作,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建立科技合作交流长效机制,继续推进科技入滇暨科技入曲,吸引国内外高水平科研平台、科技型企业、先进技术和成果、高层次人才(团队),实现“四个落地”。

(三)优化创新环境,发展创新文化

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创新意识,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曲靖营造良好的政策和舆论环境;加强科普工作,提升全民科学素养;营造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社会氛围,大力弘扬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断丰富创新文化内涵,使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竞相迸发、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创新效益充分显现。

曲靖市人民政府

2017年11月28日